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kaiyun安全下载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kaiyun安卓版 广西 福建 IM体育开云电竞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笔试辅导 > 章节知识 > 正文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发布时间:2019-08-30   教师资格
   

 

  

  第一讲 依法治国—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1995年至得那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与此同时,自上而下的纵向型的教育行政管理关系的单一格局,已经开始并且正在转变成大量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型的教育法律关系东纵向型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并存的新格局。

  作为教师,在法律上,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普通公民,另一方面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治化和规范化。

  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坏死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

  教师执教是一种履行绞死职务的行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使完全民事关系,又是行政关系,而是一种传道授业,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特殊综合法律关系。因此教师的权利即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

  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原因;1法制完善;2公民法律意思的不断增强。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4教师夷的执教的必然要求;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教育立法,即教育法的制定,即使教育法制建设的起始环节,也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

  1980年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

  处理好依法治教和“以法执教的关系:依法治教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Baidu
map